昨天在便利超商,遇到一位店員很認真鼓勵我們捐錢做善事、做愛心,讓我想到國小的時候,班上也會有需要捐款或是繳交班費的時候,然後捐款最多的那位同學,會獲得一張獎狀,上台領獎受並接受表揚。
我想,主動分擔家事、幫助行動不便的同學下樓梯,這樣獲得獎狀應該更好。像前幾日國外的新聞,有個小男孩把一隻幼犬塞在書包,然後偷偷放在商店前面讓小狗喝水吃飯,看牠開始吃飯了以後小男孩才離開。 男孩肯定沒錢,家人又不給養小狗,自己能做的,就是這些了。這些也夠了,他沒有因為個人的喜歡做了無法負責的事情,沒有因為家裡不允許接下來演變成棄養,沒有因為家人只能接受關籠飼養或是拴在門口看家的各種可能,讓一隻原本只是飢餓的狗,變成活著卻被剝奪五大自由的動物。(註:動物福利的「五大自由」)
又讓我想到一位朋友,她說近期在採訪一些榮民,差不多是八十高齡的老先生們,其中有一位在採訪的現場對我朋友做了肢體上的撫摸(性騷擾),事後又以電話的方式持續言語上的性騷擾。
驚嚇歸驚嚇,噁心歸噁心,『他都已經年紀這麼大了,以前又做過很多豐功偉業的救難好事,怎麼會這樣啊?』友人說。
也就因為這樣,晚輩通常是保有尊敬的態度,也不會在第一時間多想。
『曾經做過很多好事不代表不會做壞事,救災、捐款...心裡面不是存善念,那只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獲得掌聲。』我認為。
你以為的愛,是牠需要的嗎?
在外面流浪的貓狗,是你給了牠一個家一口飯,於是你幫助了牠。沒錯,但是你還必須知道貓需要空間安全感和探索刺激才不會有焦慮問題,狗需要時間和你互動並且外出嗅聞完成每日任務牠同時考慮一下你是否有能力讓牠過得比現在更好,量力而為。完整了食物、環境、生活,才是牠們真正需要的『家』與『幫助』。
給予的同時,也必須停下腳步來看看牠是否給予正面回應,而不該將自己認為的好加諸於對方身上。
 
先教育,別把處罰擺在第一手段
我們道德倫理上的教育是灌輸了要濟弱扶貧幫助弱小尊重長輩的觀念,但當小孩子做了幫助弱小的時候,我們認為這是應該的,所以少了實質上的獎勵和關注(口頭、實際行動)。
於是我們對貓狗也一樣,當牠們做了『你認為很乖的事情』的時候,你獎勵牠了嗎?當我們心中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容易看不到或是忽略掉,導致貓狗不再重複這個『你認為很乖的事情』,而自由發展成那些『你認為很壞的事情』。我們對於貓狗常常是『等』牠犯了錯,直接逞罰,於是牠的世界裡,幾乎都是處罰。
處罰可以塑造牠成為你想要的樣子,但是牠是不會快樂的!
狗,會很痛苦,因為狗的情緒比貓複雜,會想念你、愛你、離不開你卻又不懂為什麼你要處罰牠。
貓,因為神經元並沒有狗複雜,所以你處罰貓,貓不會因此而悲傷或是矛盾,但牠肯定會演變成嚴重攻擊,因為你讓牠認為你是一個有威脅性的生物,逃不掉只好搏命。
 
 
 

註解:動物福利的「五大自由」

  1. 免受飢餓、營養不良的自由
  2. 免於因環境而承受痛苦的自由
  3. 免受痛苦及傷病的自由
  4. 表達天性的自由
  5. 免受恐懼和壓力的自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單熙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